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概况 > 依法治校

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发布时间:2017-10-26 来源: 分享至: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校本课程开发已经成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校本课程是课程改革的新生事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中第六条中明确提出:“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在课时计划中也明确规定:“地方与学校开发或选用的课程占课时总比例的10%-12%。”国家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中指出“注重知行统一。……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这些都足以见出国家对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视。同时,这也成为我们弘扬学校文化,发展学校特色的新契机。 
    但是,在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误区,比如校本课程开发范围大而全,使校本课程特色缺失;再如校本课程的实施缺乏活动性,使学生主体个性失落;还如地域资源和人力物力资源等课程资源重复开发,使课程资源无序浪费。为了帮助学校切实有效地开发和管理校本课程,避免重复开发、浪费资源,以落实国家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提高我校校本课程的整体质量,促进全体学生主动、全面发展,提升教师的课程意识和课程开发能力,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有关精神,现就本校校本课程开发工作,特编制了《石门实验中学附属小学校本课程开发指南》。 
    一、校本课程及其功能 
    校本课程是指学校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
科学地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由学校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它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构成学校课程的有机整体,是执行国家三级课程管理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 
    校本课程的实施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学校特色的形成。它能很好地弥补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缺陷,提高课程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校本课程的目标及框架 
    使学生在掌握国家课程规定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同时,引导学生在众多课程选择中得到个性发展的及时补偿,开发潜能,培养学生的信息采集和加工能力,使学生在课程的自主选择和个性化知识的掌握过程中形成更多更广泛的能力,更好地认识
学习的价值,塑造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全面的发展,并逐步形成学校办学特色。 

树立大课程观,树立课程即育人媒体的观点,构建具有普及功能的素质教育课程体制,“以学习者特性、社会变化和需要、学科内容为设计基础,课程组织以综合为原则”。课程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文件),而更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的课程),即课程不再只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在这种大课程观下,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度、广度会更大。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总目标:建立“多彩?多元?有为”的课程体系。以校本课程建设推进学校课程体系建设,以学校课程体系建设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凸显学校办学特色。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学生发展目标:在知识、品质、能力、个性等方面得到比较和谐、全面、可持续的发展,使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空间。①健全学生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②热爱学习,兴趣爱好广泛,至少学一门形成自己特长的课程。 ③学会观察和思考,学会质疑和探究,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④动手实践,增强劳动意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校校本课程开发教师发展目标:每一位老师均要有一门拿手课程。学会学习、学会反思、学会创新,成为实践的研究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根据开发目标,确定课程内容框架如下:

(1)一至三年级构建以“生命教育”为核心的体验课程,以植物、动物为载体让学生多感知、多发现、多动手,培养学生的交流分享能力、协作意识和责任感,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滋润学生的情感。

(2)四至六年级构建以“科学与人文”为核心的综合课程,开展科技创新、教育创客、书香阅读、书法艺术、社会实践等系列课程活动,体现传统与现代、优雅与创新、静态与动态相互结合渗透之美。

(3)一至六年级贯穿以“体育与艺术”为核心的体验课程,在美术、音乐、体育领域提供多样平台,例如管乐、民乐、合唱、舞蹈、版画、剪纸、陶艺、中国画、武术、足球、远足等,让学生拥有健康体魄的同时,感受艺术魅力,熏染人文情怀。例如,浦东上南实验小学要求学生必备五种体育技能:一年级跆拳道、二年级乒乓、三年级篮球、四年级围棋、五年级足球,同时开展书法操、足球操、最炫民族风韵律操、新室内操等健体活动。

(4)开展课程主题活动,每个月份都有主题,努力形成文化,在积淀的基础上有变化和突破,如感恩节、学习节、英语节、科技节、体艺节、读书节等。
    三、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
.人本性原则。校本课程观的核心思想是以尊重人的个性发展为根本出发点,把促进学生各项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中心,以整体、优化的课程结构观为核心内容,在课程选择使用上以人为本,重视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重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学生的学习需求得到尊重和满足。

2.整体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从整体上把握课程的目标与结构,校本课程的开发,学科课程应得到充分重视,活动课程应成为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潜在的课程资源,重视隐藏在课内外和校园文化中潜在的课程因素及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使学生有较广泛的兴趣爱好及特长。

3.发展性原则。校本课程开发的发展性原则是针对校本课程的价值而出台的,课程最大价值在于促进学生成材、教师成长、学校发展、社会发展。学校利用自身资源,构筑有本校特色的适合学生发展的特色课程。

4.科学性原则。深入系统地学习与课程改革相关的理论,借鉴外来的有益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实事求是,以科学的精神和严谨的态度,解决实验遇到的实际问题和困难,调查研究,科学决策,边实验边总结,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四、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 
   
校本课程开发的程序主要有五个阶段: 
    1.建立领导机构 
    由校长、教师、课程专家、家长共同组成课程开发委员会,校长任委员会主任,为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组织保障和领导保障。其职能是:咨询、把关、审查和提供帮助。 
    2.需要评估。需要评估是整个开发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学校要通过问卷、访谈、观察等多种形式,调查和
分析学生的发展需要,明晰学校的育人目标以及学校与社区的课程资源等,并且在校本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还要进行阶段性的调查,以不断改进和调整课程设置。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①学生的需求和建议。②地区需求和
社会需求。③社区和学校教育资源的状况;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学校的优势。家长对学校开发课程的愿望和建议等方面。 
    3.确定目标。在分析与研究需要评估的基础上,通过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的审议,确定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制订校本课程的大致结构等。 
    4.组织与实施。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课程结构,对教师进行培训,让教师自主申报课程。学校课程审议委员会根据校本课程的总体目标与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对教师申报的课程(附课程介绍)进行审议。审议通过后,编入《学生选修课程目录与课程介绍》。学生根据自己的志愿选课,选课人数达到一定的数量后,才准许开课。教师在课程实施之前或过程中,撰写自己承担的《课程纲要》。

5.教师拟编的校本课程经过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通过之后,便根据自己的计划着手编写校本教材。根据课程开发内容的来源,可以把课程开发活动分为三种类型:选用、改编、新编。课程选用是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制定出课程选择的标准,依据标准从众多可能的现有课程资源中选择比较适合的课程;课程改编是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校自身的现实条件,对已有的课程进行局部的内容修改或结构调整;课程新编是指所有的课程成分都是依据学校现有的师资和校本特色资源由教师新开发的,不依赖现有的课程材料。建议教师按照选用——改编——新编这一逻辑顺序循序渐进的开发校本课程,最终“新编”的课程才具有创新性。教师可以选择一本正规出版物为自己校本课程的蓝本,也可以结合网上资源自己编写一本教材,编写原则:必须要切合学校和学生实际,符合科学性、地域性、实用性等特点,严禁一味抄袭。

四、校本课程的内容 
    校本课程内容的确定要建立在对学生发展需要评估的基础上,以满足学生的兴趣和个性发展需要为宗旨。根据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目标,基本确定以下课程内容框架:

具体内容如下:

l  红色的喜悦——熏陶家国情怀(爱国行:爱国情感教育系列课程)

体现文化认同、国家意识、集体荣誉、家人亲情、同学友情

l  粉色的可爱——演绎快乐童年(人文行:语言智能教育系列课程)

    体现沟通能力、表达能力、评鉴能力

l  绿色的惬意——孕育生命活力(活力行:自然体验教育系列课程)

体现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学会分享

l  青色的腼腆——呼吸清新自由(健康行:身心健康教育系列课程)

体现认识自我、遵守规则、服从纪律

l  蓝色的遐想——放飞童真梦想(科学行:校园创客教育系列课程)

体现独立见解、探究能力、体验成功

l  黄色的绚烂——绽放个性才华(艺术行:艺术素养教育系列课程)

体现表现能力、审美情趣、艺术品位

l  橙色的约定——弘扬互助友爱(家校行:社会实践活动系列课程)

体现克服困难、勤奋耐劳、责任意识、助人为乐

l  紫色的梦幻——放眼世界风光(世界行:国际基础教育系列课程)

体现本土情怀、国际视野、世界公民

    每一类课程下分两种类型:拓展性课程和探究性课程。拓展型课程是以培育学生主体意识、完善学生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为宗旨,着眼于培养激发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发学生潜能促进个性发展和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是一种体现不同基础要求、具有一定开放性的课程。研究型课程是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方式,发现和提出问题、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与创新精神、研究与实践能力、合作与发展意识的课程,是全体学生限定选修的课程。

五、校本课程的实施

我校根据校本课程的设置,统一安排校本课程的教学时间为周一至周四的下午第八节课,每周至少 1课时,并要把校本课程的课时安排纳入课程表统一管理。 做好校本课程常规管理,对教师的备课、上课等环节进行监控,教师要做好考勤登记(考勤表)、上交课程计划(学期初)和总结(学期末),每节课均要有教案、课件等上课资料。落实选修课考勤制度,保证学生安全,严禁课堂放羊、松散等现象的发生,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通报。
    校本课程实施方式要体现学生的年龄特点。小学 1-2年级,根据儿童广泛的探究、操作与表现的兴趣,以游戏的形式设置丰富多样的活动课程,在参与性的综合
学习中增加体验,培养兴趣,发现特长,避免过早的专门化教育。小学3-6年级应开发基于学生兴趣和爱好、体现学校特色的课程,采用兴趣小组、主题单元活动等到多种形式,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为发展学生特长提供各种机会,避免进行单纯的技能训练。

在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还要根据教学实际,学生知识水平、年龄特点、心理特点等,及时调整学习内容,精心设计教学,课堂上既要注重教学方式转变,又要注重学生学习方式转变,让学生在自然和谐的状态下,自主地发现问题、自主地挖掘和解决问题。

1.进行有效备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因此,承担校本课的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进行认真而有实效的备课。应该在整体把握的基础上,把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基本理念和教学方法联系起来,然后带着“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思想去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处理和使用教材。

2.进行有效上课。一是要创设一定的情境,营造有利于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环境。新课程拓展的学习领域为课堂带来多方面的内容和信息,同时也要求课堂必须具有吸引孩子学习兴趣的推动力。二是优化教学过程,注重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进行有效评价。实施有效评价是新课改课堂教学一大亮点。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要实施有效评价:一是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主体性的评价;二是学生能力培养方面的评价。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探究问题,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学校要通过一些活动展示学生特长、作品及成果,让学生在分享收获中激发校本课学习热情。
    六、校本课程的评价

校本课程的评价重过程、重体验、重表现、重能力。要重视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充分发挥学校、家庭、社会的综合评价功能,突出学生的自我评价,吸收家长代表、社会人士参与到评价中来;要重视评价内容和方式的多样性。既要注重学生综合知识、个人兴趣特长拓展和深化等的评价,也要注重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评价。考试可采用论文、调研报告、作品、技能表演等多种形式,防止单纯以纸笔考试成绩为依据评价学生;要重视实施的过程评价,建立相应的学习档案。

1.教师评价:

(1)教师从教应有计划、有进度、有教案、有考勤、有评价记录。

(2)教师应按学校整体教学计划的要求,达到规定课时与教学目标。

(3)教师应保存学生作品及在活动中、竞赛中取得成绩的资料,包括手工、手抄报、图片、视频、文章等。

(4)教师应认真研究校本课程,努力自主创新校本教材,撰写优秀教学设计、论文等,形成有价值的校本课程开发成果。

(5)学校通过听课、查阅教师记录、问卷调查等形式对教师考核,获取课程满意度、参与度等信息,指标记入教师工作档案。

2.学生评价:

教师要发挥评价对学生素质发展的激励功能。评价的内容应侧重态度与能力,减少量化,多进行分析性的评价。要在学生活动的情景中评价学生,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背景进行个性化评价。同时,要帮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评价的结果,采取等级加评语的方式记录。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评价要纳入学生档案管理。

(1) 校本课程不建议书面的考试或考查方式,但要作考勤评价记录。

(2) 学习的成果。学生成果通过实践创作、作品鉴定、竞赛、评比、汇报演出等形式展示,成绩优异者可将其成果记入学生学籍档案。

(3) 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和成果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记录,作为"优秀学生"评比条件。

学校每学年从课程成果、教师的教学资料、课程常规开展情况等方面审定一次校本课程。根据课程评价结果,对表现突出的课程进行奖励。设置石门实验中学优秀校本课程一、二等奖,颁发证书和奖金,以不断改进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评价的结果应向教师、学生、家长及相关人员或社会公布,接受社会对校本课程实施的监督。

附录1:校本课程参考编目

课程分类

拓展性课程

(不同基础)

探究性课程

(方法基础)

红色的喜悦——熏陶家国情怀(爱国行:爱国情感教育系列课程)

感恩教育、文明礼仪、爱国电影赏析、中国传统节日、认识家乡、先辈红色经典、武器百科

校园创意写话、情商陶冶、中国民族文化

粉色的可爱——演绎快乐童年(人文行:语言智能教育系列课程)

经典诵读、美文赏析、儿童文学阅读、汉字的故事、西方节日简介、古代名人故事、交际英语、唐诗宋词、小小演说家、英语歌曲欣赏与朗诵

妙笔生花、茶艺、童谣创作、语文课本剧、英语情景剧、主持人培训、国学经典

绿色的惬意——孕育生命活力(活力行:自然体验教育系列课程)

认识海洋、奇妙魔幻的星座课程、植物探秘、动物世界、地理风光、天文探索

科学观察日记、环境与环保、人与自然、园艺、环保创意

青色的腼腆——呼吸清新自由(健康行:身心健康教育系列课程)

安全教育、自护自救、健康饮食、乒乓球、羽毛球、棋类、毽球、抖空竹、呼啦圈、篮球、足球、厨艺、跆拳道、武术、太极拳、花样跳绳、健美操

轮滑、心灵花园、小小心理辅导员、团队拓展

蓝色的遐想——放飞童真梦想(科学行:校园创客教育系列课程)

科学家的故事、航空模型、玩转七巧板、手工制作、动漫制作、思维训练

头脑奥林匹克活动、科技创新社、信息学探秘、机器人探索、小制作小发明

黄色的绚烂——绽放个性才华(艺术行:艺术素养教育系列课程)

简笔画、布贴画、集邮、摄影、硬笔书法、折纸、音乐欣赏、舞蹈、歌唱与表演、丝网花、毛笔书法、手工制作、陶艺、(橡皮)泥塑、艺术插花、儿童画、国画、拉丁舞、合唱团

剪纸、中国结、灯饰、时装设计、十字绣、民乐团、管乐团、葫芦丝

橙色的约定——弘扬互助友爱(家校行:社会学习活动系列课程)

亲子活动、社区实践、消费理财

社会调查、小小讲解员

紫色的梦幻——放眼世界风光(世界行:国际基础教育系列课程)

西方美食、交际英语、西方礼仪、世界地理

小小外交官、全球视野

    各年级科任教师根据年级学生特点选择或增添新的课程。

附表2:校本课程纲要填写说明

《课程纲要》是教师自己任教的课程的一种设计。申请开设校本课程的教师首先必须写一份简要的《课程纲要》,上交年级教学级长初步审核,审核通过后交给学校课程开发委员会审议。

石门实验中学校本课程申报表(课程纲要)

教师姓名

 

特长

 

课程名称

 

课程

类型

 

授课对象

 

课时

总数

 

理论课时

 

实践课时

 

课程目标

(要求写3~5点; 恰当、清晰地阐述通过课程学习拟达成的目标与学习水平及意图陈述。)

课程内容

(要求突出重点,按从易到难的顺序排列,涉及选择什么样的内容以及怎样组织这些内容,或安排什么样的活动,处理好均衡与连续的关系)

课程实施

(包括方法、组织形式、课时安排、教材、场地、设备、班级规模等。校本课程在实施过程中要充分体现学生学习活动的自主性、探索性、创新性;学习方式的活动性、实践性、综合性;教学过程的情境性、合作性、建构性;教授方式的灵活性、针对性、创造性。)

课程评价

(确定课程成果形式,包括学生成果、教师成果,以及评价学生的方式方法,主要对学业成绩的评定,涉及的评定方式、记分方式、成绩来源等,要注重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年级审核意见

 

学校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