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学校概况 > 依法治校

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发布时间:2017-10-26 来源: 分享至:

为了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工作,指导、激励各教学职能部门、教师个人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完善教学管理工作制度建设,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教学常规管理制度,是变革管理模式,加强制度管理引导团队建设的重要操作途径。科学的教学管理是促进学校管理整体优化的重要环节,是确保各学科教学常规工作落到实处的重要举措。各年级、教研组、备课组、教师要落实各项教学常规。

二、教师教的常规

    教学管理要双管齐下,从备课组和班级学风两个方面入手,抓好常规教学管理项目。对教学环节中的计、备、上、批、辅、考、研、结,要落实要求,认真执行,保证效果。

    1.计划和总结

教学计划包括教师教学计划、教研组工作计划、备课组工作计划、公开课计划、教学进度安排表、教学结对名单及计划、选修课计划、竞赛辅导计划、质量检测双向细目表等。计划要具备以下内容:(1)指导思想(2)主要任务和主要工作措施(3)主要活动安排。

    总结包括教师教学总结、教研组工作总结、备课组工作总结、选修课总结、竞赛辅导总结、质量分析报告等。各项计划、总结根据具体要求保质上交。

2.备课

备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每个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备好课的重要性,认真钻研教材,认真、深入、充分地备好每一堂课(包括试卷讲评课、作文课、复习课等)。从备课的时间划分为三级:“学期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学期备课是指学期初对备课内容进行集中规划和统一安排,做到有的放矢;单元备课是把整个单元作为一个有机的知识块进行单元整体备课,有利于把握单元内知识间的衔接渗透;课时备课是具体针对某一节课进行备课,涉及到这节课的教学设计、课件、学案等内容的规划。三级备课均采用集体备课的形式,做到资源最大共享。从二次备课角度划分为三级:“活用——反思——再生”。这里主要是指教师个体根据学科、学情对课堂进行升华和再造。活用是对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个性化的修改和使用,以具有更好的针对性和效果;反思是指对上课效果马上总结提炼,归纳出优缺点和改进措施;再生就是快马加鞭完善备课内容,对教师、学情、知识内容进行最优化的修正。

(1)每次集体备课活动必须确保以下几个环节:

写课:备课组全体成员依据学期初制订的集体备课活动安排表,提前一周做好个人备课,个人备课是开展集体备课的基础,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中心发言人写出说课稿,说课稿内容包括:①本单元(章、节、组)教材的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②确定所讲课在本单元(章、节、组)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选择此课的理由;③所讲课的教材分析、学情分析、设计思想、教学程序及理论依据;④练习及检测设计。

听课:组织全组教师听中心发言人1—2节研究课。

研课:围绕一个单元(章、节、组)教材开展。先由中心发言人发言,再由参加活动的教师从“单元(章、节、组)教材及所讲课的重难点把握”、“教学程序设计可资借鉴的地方”、“改进建议与依据”等方面展开讨论。不要“泛泛地评议”、“大而全地讨论”,围绕一个“小而具体”的问题讲深讲透;也不要就课评课,要立足于新的教学观念的贯彻,立足于研讨一个单元(章、节、组)的教学来展开。

形成“集体备课决议”:由备课组长(或主持人)结合研讨意见,对本单元(章、节、组)的教学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

修订“个人备课”教案,实践“集体备课决议”。学科教研组长及备课组长负责了解并反馈“集体备课决议”的落实情况,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备课组集体备课档案由以下几部分构成:教学进度表、集体备课活动安排表(样表附后)、中心发言人说课稿、集体备课记载卡(决议形式)、备课组成员个人教案(有修改反映)及备课组检查记载等。

(2)重点要做好以下方面工作:

备课必须以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为依据,以教材为本,从宏观上明确本科的性质、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的编排体系,知识结构,基本技能训练的要求;微观上必须明确每一课时的目的要求、任务和具体内容。备课内容要坚持做到“十字诀”:阅读(通览教材,掌握内容)——深究(深钻教材,把握意图)——重点(确定重点和难点)——理解(理解教材思路,预测环节问题)——切实(切合教材、学生和生活实际)。

备课要深入钻研教材,正确地掌握和处理好教材的重点、难点,明确每一课时应传授的知识和应掌握的技能。正确对待教学参考资料和他人经验。一是要先“钻”后“参”,不能以“参”代“钻”,二是对他人经验(或优秀教案)应取“联”、“析”、“化”的态度。即联系实际,分析研究,消化吸收,不可照搬照抄。对自己过去的同课教案,可以作为参考,要结合不同的班级实际及教改要求,做到“教老课,有新意”。切不可“陈案再现”。

备课既要备教材,更要备教法和学法。要从本班学生的实际出发,科学地安排教学步骤,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发展为主旨”的教学原则,激励学生当好学习的主人。

认真写好教案(教学设计)。教案要整洁,条理清楚,能指导上课,不搞形式主义。教案以课时为单位编写。教案的内容包括教学目的要求、重点、难点、课时安排,有教学过程(包括设计的问题),有板书设计,有练习设计。级组建立教案检查评比制度,每学期定期检查两次,或不定期进行抽查,结果上报教研处备案。

注意引导备课组成员不断增强教研教学反思意识与能力,促进全体成员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能力。研究“为什么要这样教”,促使备课组成员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写好每课教学反思和单元教学反思,不断总结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

3.上课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形式,每个教师必须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向四十分钟要质量。

(1)提前候课:要求上课预备铃响前教师到达教室门口,应面向学生侧身站立,检查班级学生课前准备的情况,进行表扬鼓励或批评教育,创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2)上课礼仪:上课铃响起,教师进入课堂走上讲台,班长或值日学生喊“起立”。教师在讲台上站定后,检查学生起立致敬情况,要求学生向教师行注目礼,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规范,然后再向学生说“同学们好”。学生齐答“老师好”之后,教师向学生行鞠躬礼致谢。课堂礼仪过程虽然简短,但要求应严格,气氛应庄重,感情要亲切。如学生不符合要求,要进行教育,必要时重新组织。如果有本校或校外人员听课,班长在客人进入教室时,喊“起立,老师/客人——”,同学齐答“您好”,待客人坐好后,学生坐下。下课铃响后,教师应结束讲课,示意班长或值日生喊“起立”,待全体学生起立站好后,教师说“同学们再见”,学生齐答“老师再见”。如果有本校或校外人员听课,教师应示意学生请听课人员先行,必要时鼓掌欢送。

(3)教师上课必须准备充分,情绪稳定,精神饱满,教态亲切自然,仪表端庄得体。教师讲授知识必须正确,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切忌“可能”、“也许”。上课前应指导学生进行必要的预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教学目的要明确,讲课时要围绕中心内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层次分明,协调紧凑。教学时要面向全体学生,使各类学生都学有所得,特别要照顾后进生,力求使他们能掌握本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5)围绕“疑、展、评”教学模式,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以省时、高效、减轻负担为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学习、主动发展为原则。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的积极性,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导学生勤动脑,勤动口,勤动手,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

(6)严格上课纪律,做到上课时不迟到,不会客,不接电话(特殊情况例外),不抽烟,不坐教,不拖堂。严格课堂常规纪律,搞好组织教学,对任教课内的常规纪律负全责。对学生违反课堂常规要求的行为要及时制止,及时教育。情况突出的,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按学校有关规定处理。

(7)尊重学生,关注后进生,不嘲笑、挖苦学生。坚决贯彻《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8)注意教学卫生,随时纠正学生读书写字的姿势。注意教室的采光,通风,板书清晰,让最后一排学生看得清楚,尽可能不用冷色粉笔。

(9)提倡教学民主,师生平等,鼓励学生质疑,要营造氛围,让学生敢问;拓展渠道,让学生会问;精心组织,让学生善问。允许学生对教师的讲授提出不同意见。课堂提问题要精心设计,要提在关键处,问在点子上。要给学生思考的时间,避免提答案是“是”与“不是”,“对”与“不对”、“好”与“不好”这类不动脑筋的问题,尽量少用集体回答的方法。

(10)在功能场室上课的教师要求提前到班,在上课铃响前把学生带到上课地点。

4.作业布置与批改要求

作业是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环节,是反思教学改进教学的重要依据及手段。备课组要利用每周备课组活动时间进行作业方面的研讨,制定出具体的说明,教师要严格执行,可对个别学生进行拓展或学生吃饱的基础上适当调整。

l  作业布置要求:

(1)严格控制课外作业量,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尝试学生作业分层布置,分为必做作业和选做作业。由级部、备课组调控,要综合平衡并严格控制学生各科统一的作业总量。

(2)作业要根据教学要求、教材内容,做到重点突出,形式多样富于思考,做到少而精,切忌多而滥,禁止布置大量机械性、重复性的抄写作业,不得用作业处罚学生。

(3)课堂作业要课内完成。教师布置配套作业以外的作业,作业既要注意深度,又要注意广度。要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差异,有针对性和分层次地布置统一比做与自主选做的作业。适时适量地布置一些贴近学生生活和社会实际,具有探究性、实践性、综合性等多样化的课外作业。

(4)对学生的作业练习,要规范化,要严格训练,封面空格栏要填满,作业书写工整,卷面整洁,不合格的要重做,未做的要补做,错题要更正。

l  作业批改要求:

(1)教师作业批改要及时、认真,批改符号要规范。

(2)一般作业(除习作外)的批改反馈时间不能超过2天,单元试卷批改反馈不超过3天,作文批改反馈不超过1周。必做的作业必须全批全改,选做作业的批改量不应少于总作业份数的1/3。

(3)学生作业有错漏的,老师要用明确符号标出,然后要求学生进行更正,典型错误要记载到错题本上。学生更正后,老师要及时进行再次批改。对作业中出现的带普遍性的问题要及时评讲。

(4)教师必须亲自批改,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的作业必须有重点地进行面批面改。

(5)要依照作业要求采取等级、简要评语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作业给予评定。教师批改作业的语言文字要规范、端正、清楚、正确,要使学生认得出、看得懂。评语要有针对性、启发性、鼓励性。

(6)教师批改作业后写上批改日期。做好优秀作业的展览、存档工作。

(7)级部建立作业布置与批改的检查制度,并负责检查,结果上报教研处。

5.辅导

辅导是培养优秀学生和帮助后进生的重要的措施。辅导是面向全体学生争取大面积丰收的重要步骤,它应渗透于教与学的各个环节。辅导要坚持以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为前提,以帮助学生提高为目的。

(1)对因事、因病缺课的学生要及时补课。

(2)级组根据学校要求制定具体的晚修辅导安排,教师按照要求准时到位对学生进行跟踪辅导。晚修辅导时首先要确保所看班级晚修纪律,教师尽量坐到教室外的辅导桌,同时辅导的学生数不超过2人。声音保持较低音量,以不影响靠窗学生学习为好。

(3)坚持分层次辅导,要特别关心后进学生,有扶偏计划,时间、内容和效果的转化记录。课堂教学中要有目的地有层次地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有发言的机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的作业要有计划地“面导”、“面批”。多予个别辅导,在教师指导下可以组织优等生帮助知识缺漏的学生。对学习态度、家庭教育等方面因素造成的后进生,要采取学生、教师、家庭三结合的办法,统一要求,检查督促,使之提高。确保学生的合格率和优秀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要鼓励学生发展个性特长,有扶优措施,对学有余力的学生给予个别辅导,鼓励他们冒尖。

(4)指导学生认真预习、复习、课外阅读、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5)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形成学生健全的个性。每个教师都要有辅导一个课外兴趣小组或专业讲座的能力。重视并加强有关意志、情感、兴趣、动机、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智力的发展,增强创新学习能力。

6.考试考查

考核是检查学生学习情况,激励学生学习和教师对自己教学进行反思改进的重要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必须持认真严肃的态度。

(1)检查教学效果可采取考试、考查的两种形式。课堂提问,检查作业,专练,单元测验属于平时考查,三次月测属于考试,考查由各位任课老师组织,考试由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统一组织。

(2)严格按照上级要求控制考核次数,注重平时考查。严肃考风,严禁弄虚作假,严密组织命题、阅卷、登分、统计等考务工作,考试中要严密监考,凡规定上报的成绩不得虚报,对舞弊行为的要报学校严肃处理。

(3)考核要有目的,内容要符合教学新课标、教学计划、教材内容的要求,注重知识和技能,不出偏题、怪题。备课组长要撰写质量检测双向细目表,基本题占70——80%,思考题(即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经过努力能完成的,包括综合性的题目)占20——30%。

(4)阅卷评分(评等第)要公正,一视同仁,不感情用事。

(5)考核后,备课组长及时撰写学科质量分析报告,在备课组活动时进行分析讨论。级组召开质量分析会议,对全级学科教学情况、班级情况进行全面小结。对后续教学工作提出改进的具体意见。

(6)教师要认真地从卷面情况,试题的正误等方面进行全面质量分析,分析一般包括:考试概括、试题分析、质量情况、改进教学的措施。找出教学中的成败。切实研究改进教学和辅导学生的措施。

(7)学生的考核成绩不张榜公布,但可将优秀者和显著进步者张榜表扬;不向家长公布,但家访时可作为内容之一与家长交换意见,共同辅导督促。

(8)作业及单元检测评价实行等级制,设立“A”、“B”、“C”、“D”四个

等级。量化标准如下表:

                    科目

          量化标准

年级

语 文

(分)

数 学

(分)

英 语

(分)

综合科

(分)

A

90以上(含90)

90以上(含90)

90以上(含90)

90以上(含90)

B

80—89(含80)

80—89(含80)

80—89(含80)

80—89(含80)

C

60—80(含60)

60—79(含60)

60—79(含60)

60—79(含60)

D

60以下

60以下

60以下

60以下

A

85以上(含85)

88以上(含88)

88以上(含88)

88以上(含88)

B

75—84(含75)

80—87(含80)

80—87(含80)

80—87(含80)

C

60—74(含60)

60—79(含60)

60—79(含60)

60—79(含60)

D

60以下

60以下

60以下

60以下

A

80以上(含80)

85以上(含85)

85以上(含85)

85以上(含85)

B

70—79(含70)

75—84(含75)

75—84(含75)

75—84(含75)

C

60—69(含60)

60—74(含60)

60—74(含60)

60—74(含60)

D

60以下

60以下

60以下

60以下

(9)要努力改进考试形式。文科要增加口试内容(如朗读、听说等)。理科要注意动手能力,分析能力,说理能力,操作实验等方面的内容。

7.校本研训

(1)全体教师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积极参加各级部门组织的教研活动(讲座、沙龙、外出学习等),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2)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分别组织全校本学科教师、本年级本学科教师的教研活动,建立周教研活动日,教研活动每周一次。做到时间、内容、中心发言人三落实,做好活动过程考勤和记录,组织好集体备课、专题研究、组内听课、评课活动、反思学习案例、教研课等。教师要积极认真地参加所属教研组、备课组的活动,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业务水平,级部领导分学科跟进。

(3)全体教师要经常深入课堂相互听课,共同提高。教师要主动听课,每周听课不少于1节,同年级备课组可进行观摩式听课。所有听课必须有听课记录、评价和情况交换。上课有教案和教学反思。

(4)教研组或备课组定期举行专题性公开课,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次公开课(组内公开课、展示课、汇报课等),级部每月安排一次学科教研课。主持者要组织有关教师认真听课、说课评议,执教者要认真准备、实践、总结。

(5)教师要根据所教学科,在学校、级部、教研组、备课组教研专题基础上确定个人教改专题,跟踪实践,每学期都要写出教学专题总结或论文。

(6)积极开展小课题的行动研究,善于发现教学中的疑难点,并想方设法解决。科研课题实验项目要目标明确,要求清楚,计划性强,专人负责,定期研究,测试效果,横向对比,认真总结。

三、学生学的常规

1.“十二环节”:预习习惯,教学环境准备,课前准备,认真听课,大胆发言,积极讨论,善于动手操作,规范书写练习,读书有效,科学笔记,课后自学,考出水平。

(1)预习习惯:掌握预习方法,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准备。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根据教师提出的预习要求或提供的预习提纲,借助工具书提前进行学习,并用黑笔做好笔记,对于不懂的问题,在上新课时重点听讲,积极提问,参与研讨。

(2)教学环境准备:尊敬老师,团结同学,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包括上课及下课时起立向老师问好,要整齐迅速,声音洪亮;教室卫生干净;后门不上锁、教室后不拉窗帘;课间文明休息,无喧哗、打闹、追逐等现象;去功能室上课,保持安静有序,节约水电。

(3)课前准备:课前已经准备好学习用品,静候老师上课或开展学科活动。包括课后将下节课所需用品(教材教辅、练习本等)准备好,摆放整齐,再出去活动;预备铃响结束前,回到座位并保持安静,等候老师上课,或有序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如科代表组织学生读书或背诵;平时桌洞、桌面、储物柜内书籍物品摆放整齐,经常整理。

(4)认真听课:老师讲课时,专心致志,认真倾听,用心思考。包括敢于询问,解决问题;安静专注,不侧坐,不趴台,不东张西望;听讲时,眼睛正视黑板或老师,不做小动作,不走神,跟上老师的上课思路,边听边思考;同学回答问题,认真倾听,品位思考。遇到不懂的问题,堂上能积极举手,寻求老师或同学的帮助,解决问题。

(5)大胆发言:积极踊跃举手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要积极思考,踊跃举手发言,敢于说出自己的见解,不要害怕错误。发言站姿端正大方,有礼节、声音洪亮。

(6) 积极讨论:讨论时说话速度适中,精神饱满,声音响亮。与人交谈,以及回答问题时,不胆怯,不拘谨,大大方方,声音响亮。有争执时,懂得谦让;能微笑面对不同意见,善于倾听,积极思考并认真总结。

(7)善于动手操作:做前思考,大胆操作,敢于表现。上课时,如果需要动手操作,不要拘谨,要敢于表现自己,想好后,要大胆尝试实践,在动手操作中掌握技巧;配合小组成员,及时记录操作过程或实验数据。

(8)规范书写练习:书写时,姿势正确;写字力求正确、规范、美观,并有一定的速度。认真书写课上作业或练习,养成态度端正,规范书写的好习惯;坚持书写姿势“八个字”(头正、身直、肩开、足安);练习时,用好草稿本,不乱写乱画,不找学习用品,能及时纠正。

(9)读书有效:认真诵读,有理解地读,有方法地记。早晚读书或堂上读书姿势规范;朗读、齐读时整齐、声音洪亮;读书时能不断地理解,并采用如联想、谐音等方法自我加强记忆。

(10)科学笔记:做笔记时,重难点明确,利于整理、记忆。笔记时采用双色,蓝色为重点,红色为注意点;能用不同的符号对内容进行标注。

(11)课后自学:善于整理归纳学习资料,形成知识网络;不断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认真思考和提问能力。具体包括:使用档案袋或文件夹对学习资料(专练、试卷等)分类整理,并用标签做好标记,方便随时取阅;早读前、晚修、自习课等时间能安静自主学习,对书本知识进行消化,并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巩固提高,并提前预习新知识;认真完成作业,效率、质量高,不抄袭,需批改的教师应按照要求认真批改;掌握各学科不同的学习方法,遇到问题经认真思考后仍无法解决,要及时向老师、学生请教,接受辅导。

(12)考出水平:制定大目标,并对某一阶段的考前、考中、考后进行规划,有的放矢。规划初中阶段、一学年或一学期的学习目标;针对现阶段情况制定考前目标,并切实执行;考试时认真审题,细致答题,耐心检查;考后认真撰写总结,分析整体情况,关注学科均衡,提升学习能力,改进学习方法。

2.“学习四宝”:疑学笔记、释疑本、学习资料整理、展示评价成长记录袋

(1)疑学笔记:每个学科根据“疑展评”学科教学模式设计本学科的预习方法,让学生按照要求将预习的过程记录在疑学笔记上。疑学笔记一般应记载教材的主要内容、自己没有弄懂需要在听课着重解决的问题、所查阅的旧知识等,可以采用提纲、思维导图等形式。例如语文的“六步预习法”:浏览、轻读、分段、默看、重点朗读、验证效果,学生在预习时要在书本划线、标记,并在疑学笔记上记录预习的要点、难点。除了预习之外,在课堂上疑学笔记也充当课堂笔记的作用,学生随时将老师的板书、反复提示的重点记录下来,一方面便于对照解决预习时的疑问,另一方面方便课后复习巩固。如下图所示,疑学笔记的左上角标注日期,学生使用双色笔进行记录,包括重难点的标注,方法的小结等。

(2)释疑本:学生把以往学习中的错题分类整理,发现自身的学习薄弱环节,

能够重点突破、更加有针对性的学习。这里的释疑指的是解决疑难问题,往往堆积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导致学习出现障碍。释疑本的操作有四个方面需要注意:一是要标注错题收集的日期,便于查找和复习巩固;二是要用双色笔圈划重点、记录注释;三是做好错题的归因和分类,可以按照错误性质分类(粗心、完全不懂、一知半解、知识模糊、其他),也可以根据题型分类,在错题的下方书写错误的具体原因,从而达到深入反思的目的;四是将错题形成网络,由一道错题可以延伸拓展到其他的错题和知识点,一道错题改正了,若干道变式问题也解决了,努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释疑本和错题集还是有区别的,往往错题集是整理了很多内容,但是没有及时的消化。释疑本是学生个性化的学习成长手册,重在对学习的疑难进行解决、归类和消化,释疑本应该是越来越薄的。为此,教师要给出一定的指引,例如使用活页,要有目录,方便检索,同时也要举行定期的评比和展览,丰富释疑本的使用方式。

(3)学习资料整理:学习资料整理是让学生把各个学科的学习资料进行归类和吸纳,表面整理的是资料,但实际上整理的是秩序和思维,使得学习井井有条,有条不紊。整理好的学习资料便于以后抽取、复习和巩固。整理的工具有活页夹、档案袋、档案包等,学生要随时随地的整理,对于已经掌握的内容要及时的清除。建议对每个学科都建立多个分类,例如旧的已经掌握的,旧的还需要巩固的,新的需要掌握的等,要在资料上贴好页码、类别等说明,方便以后查找。

学习资料整理虽然看上去比较简单,但反映出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例如有条理、区分轻重缓急、逻辑思维强等;是否能够坚持做好学习资料的整理则反映学生的意志品质,以及对自己学习负责任的态度。整理的习惯可以潜移默化学生的修养和品格,让一个人看起来干练、有序、负责,对于学生以后的成长是大有益处的。 下面两个图是资料整理工具的示意图。

(4)展示评价成长记录袋:展示评价记录袋相当于学生的成长档案,里面可以记录学生各方面的材料,包括过程性的学习情况、学习效果的评价、具体的学习成果等。通过这些成长记录,学生可以清楚的看到自己的发展路径、取向以及不足,提升自我的反思和评价能力。具体的做法有:每天的成长记录,每周的家校联系手册,每个学月的素质报告单等,这些共同构成了学生的展示评价记录袋。

例如邱丽燕老师的展示评价记录袋是这样构成的:每天的成长记录,在4人小组内由组长对组员的表现随时进行记录,包括课堂发言、展示和评价的次数,各科作业完成情况,各项小测评比的加分,宿舍、考勤、纪律等情况。每周的家校联系卡(包括作业、仪容/考勤/纪律、笔记错题资料整理情况、发言—展示—评价次数等,分自我评价(行为习惯、学习态度)、小组评价(学习表现)、舍长评价(生活习惯)和家长评价(在家表现)四个方面。而每月的素质报告单(图)除学生的成绩、德育评定外,还包括学生对在校学习情况的反思,对每个学科要分析得失、明确努力方向。

如果未能认真完成上述教学常规,则由备课组、教研组、级部或教研部门检查登记,予以扣分并保留原始材料(负责人和当事人要签名确认)。每学期汇总所有教师教学常规扣分情况,并进行公示,并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